孙晓元,男,1987年生,中共党员,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教13年,主要从事煤岩动力灾害防治研究。荣获2024年度山西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工科组一等奖、全国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全国应急技术与管理本科专业高校联盟教师应急类课程授课比赛一等奖、太原科技大学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等奖项,获得科大青年五四奖章、年度优秀青年教师、课程思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创新创业导师等荣誉。
孙晓元,男,1987年生,中共党员,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教13年,主要从事煤岩动力灾害防治研究。荣获2024年度山西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工科组一等奖、全国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全国应急技术与管理本科专业高校联盟教师应急类课程授课比赛一等奖、太原科技大学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等奖项,获得科大青年五四奖章、年度优秀青年教师、课程思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创新创业导师等荣誉。
一、政治信仰忠诚,教育立场坚定
该同志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始终将这一思想作为行动的指南,深入学习和理解其精神实质,并努力将其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严格以优秀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忠诚教育事业,获得“科大青年五四奖章”、“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及“年度优秀青年教师”荣誉称号。
为在人才培养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孙老师坚持以“立德”传递人文关怀,以“树人”培育崇高责任感、使命感。他通过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力求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他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并获得校级一等奖,推进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双轮驱动发展,形成了全员协同、全过程协同、全方位协同育人的协同共振,同时参与构建并完善了“思政”和“思维”齐头并进、“人文”和“科学”双翼齐飞的“大思政”育人格局。
二、春风化雨润桃李,丹心向阳育英才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精品课程在高校课程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性得以凸显。孙老师通过融合“互联网+”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优势,充分体现了“线上有资源、线下有活动、过程有评估、考核有依据”的教学特点,其作为骨干所申报的《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被认定为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有助于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提升教育质量。同时,孙老师也入选了山西省应急管理厅“安全和应急管理省级师资库”,通过校地合作、校局合作与校企合作,有效地服务政府决策、促进课程推广、推动课程发展。
现代工科课程往往具有学科集成交叉、课程体系庞大、知识结构复杂、内容涉及广泛、现场结合紧密和逻辑思维抽象的典型特点,对教学方式方法、教师业务水平和教育质量管理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鉴于此,孙老师主持了1项省级教研课题,参与了2项省级教研课题,主持了2项校级教研课题,发表了4篇教研论文,对《安全系统工程》、《化工安全》、《岩土工程测试》等安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的改善与革新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寻求了虚拟现实技术与高校安全类实验室建设有效结合的关键途径。
此外,孙老师还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竞赛,提高教学技能。近两年荣获多项教学竞赛大奖,得到了领导、专家、老师和学生们的充分肯定。
三、深耕科研沃土,匠心铸就硕果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作为科研工作者,孙老师深知科研人的使命,需要时不我待、争分夺秒地做好科研工作,需要实实在在地拿出为国家需要、对社会有用的科研成果。
孙老师聚焦煤岩破坏失稳与动力灾害等对生命安全构成严峻威胁的重点领域,近三年来主持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和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项目各1项,结题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青年项目1项。同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5篇,中文论文6篇。
四、团学砥砺奋进,筑梦领航未来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作为青年教师,孙老师积极投身学生工作。担任了应急212501班的班主任,获得2021/2022年度“优秀班主任”称号,同时使应急212501班团支部对标定级为五星团支部。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榜样,书写着对学生“你有需,我必应”的承诺、责任与担当。
作为高校教师,孙老师始终把实践创新当作第一抓手,推动专业深层次改革和内涵建设。在创新训练方面,孙老师被聘任为太原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导师,指导了安全工程17级和18级学生完成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1项,并使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1篇。
孙老师也积极参与指导学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所参与指导的实践队伍被评为2022年校优秀社会实践队,项目获“互联网+”校级公益组二等奖,并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类参与了第十八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孙老师以无私的奉献和执着的坚守,在教育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培育出了一届又一届优秀的学子。他的课堂为学生们打开了通往未来的大门,他的教导照亮了学生们前行的道路,他的关怀温暖了学生们的心灵。他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精心灌溉着桃李,他的教育成果无需用鲜花来装点,学生们的肯定就是对他最大的赞扬。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的真谛,他的故事将带动更多年轻的教育工作者,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而努力奋斗。